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

瀑布街1號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◎陳文玲

    「瀑布街1號」,跟烏來瀑布街2號、3號和4號一樣,是一間賣冰賣咖啡賣土產的藝品店,但這個地址同時也是一個秘密通道,通往的不是福爾摩斯跟華生博士的住處,也不是MIB總部,而是一間泰雅編織工作室。鐵門拉上、櫥櫃打開、織機排好,剛剛還揹著孫女招呼客人的小雲阿嬤,搖身一變,變成資深泰雅織女周小雲老師,我們這項手作任務的合作夥伴。
    俊學定期帶著學生上山學編織,跟著小雲老師試試這個、摸摸那個。2014年41號,愚人節那天,終於拍板,用紙片替代織機,精算出長寬高、洞距與洞數,小雲老師花了三十分鐘試編出第一版,並且在紙上簽名,寫下日期,算是定稿。我們領回這張薄紙與織法,跟設計師謝璧卉展開討論與一連串的測試,最後的版本用了170磅的象牙紙,四色印刷,不會因為太厚而顯得笨重,也不會因為太薄而讓自身彎曲,長16公分,寬5.5公分,9組經線,一共要打上18個直徑0.2公分的洞,水平洞距0.5公分,垂直洞距7公分。正面印了一句送給新生的話:「你來了,像一件新衣服,哪天衣服磨破,還有這片補釘小布。」也在下方預留了讓織手簽名的角落,背面印了兩座山,中間夾著X書院為政大創造的漫畫人物「政大頭」。

(編按:小雲老師試編定稿。2014.4.1)


(編按:政大頭創作者謝璧卉設計的書籤。)


目標是用四個月的時間完成2200張手作書籤。根據俊學的計算,如果由他一個人編織,日以繼夜,每天必須產出18張,如果找到十位織手,每個人則需要編出220張,如果夠幸運,找到100位織手,每個人就只要分擔22張。想清楚這道數學算式之後,X書院師生展開總動員,朝著四面八方,尋找對編織有興趣的政大人。剛開始並不順利,四月底,我們只回收了編好的320張書籤,五月底,怎麼算也只有430張,沒想到這個編織計劃如雪球般在校園裡面滾動,甚至漸漸地滾到校園之外,八月底,我們在如山的書籤堆裡扳手指慢慢數,一共數出2200張,每張花20分鐘到兩個小時編織,且花色與織紋都是獨一無二的美好創作。

    光是在書籤下方具名的織手就超過了一百位,其中年紀最大的,是一位84歲的泰雅婆婆,年紀最輕的,是就讀於國小二年級的8歲小女孩。個人編織總數破百的有三位,都是X書院的學生,如果以團體為單位,「烏來樂酷」計畫最夠意思,一共交出300張品質極好的作品。織手名單上還有政大老師與家眷,各學院助教與專兼任助理,行政大樓的職員,實小老師與同學,民族系同學,X書院舊生與新生,政大團契與巧藝社成員,以及一群烏來的泰雅朋友。
    至此,位於烏來瀑布街上的瀑布街1號,不僅僅通往那間泰雅編織工作室,也銜接了烏來與政大、傳統與創新、互信與自信。


 (編按:小雲老師在瀑布路1號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