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

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!  


 一個星期五早上,帶著聲音工作坊的X3們討論上課內容以及期末展演。由於這一年的主軸在於「動物園」,各個工作坊也都會循著這個主題發展。對於期末展演,大家還沒有一個具象化的共識,因此另一位小助教先問了大家「動物園對你而言是甚麼?」,這個開端意外地展開了哲學與是非性的討論。動物園的存在,在這個十三個人小小的空間,也有了十三種的意義。

  有人說,動物園是他的回憶,記憶中小時候爸爸媽媽最常帶他去的地方;也有人想向動物到「道歉」,為牠們的不自由道歉。也有人說,很討厭動物園,當這個想法自然地獨立於所有人之後,動物園的正確性、與人之間的關係,就在這個小房間裡顯影了。他語氣中帶點憤慨的講著,不喜歡動物園的理由並不是對動物園的存在感到懷疑,而是因為我們殘忍地限制了牠們,若有足夠的空間讓動物生活,那倒是還好。

  究竟,動物園的存在,是為了動物,為了動物的甚麼?或是為了人,又為了人的甚麼?

  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的動物園是倫敦動物園,當初成立的目的是為了科學家的研究,這個起點有些模糊,人研究動物,似乎終究還是掛了個「人類福祉」的名號。之後動物園便不知怎麼的名正言順地成了遊玩的去處。而現在,各地的動物園們似乎都背負著「保育動物」的責任。不過在「保育」之前,有一個問題已經為人爭論許久:「人類集合動物在一個限制的範圍,牠們是否失去了自由,失去了快樂?」,後來又有「動物在動物園反而比野生環境還來得安全」,在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中,Yann Martel分析動物置身於動物園的優點,指出人類反而是為牠們製造了一個危險性較低的環境。但當然就會有以更深入的生態學角度細探之而產生的反彈。這些是現實面的正反爭辯,如果往「意識」層面思考,這些被鎖在狹小動物園的動物們,知道牠們的世界是被限制的嗎?假使有一天牠們被允許離開原本的空間,來到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地方,牠們會如我們想像的開心嗎?或是因為陌生,因為複雜而恐懼了?


  一切都是以人為出發點。不得不承認人類「占有」了地球,至少在資源上,已經阻礙到其他生物的生存。不論是動物園供給人們建築快樂,或是名以動物為考量承擔保育之任,其實連後者,回到根本,都無法擁有絕對的良善的出發點。若不是因為人,動物怎麼會需要保育,保育的概念,不是源自於人類侵襲的原因嗎?我們似乎是在這些長久以來的破壞後,而興起了彌補的意識。這個世界甚麼是主宰,未可知,但我們人,造成了某些不公平,卻是真的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/鄭芷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