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37]”I thought I wouldn’t come back, but after this
revolution, I realized that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fighting against the
authority. Then it give me hope, even
call me back.”
Ertuğrul ,25歲,土耳其伊斯坦堡(Istanbul)人
流浪,重新從慕尼黑啓程。再一次回到德國,由於德國的治安、經濟相對其它歐洲國家穩定,心無疑是安穩的。肚子也鬆鬆的,物價相對低廉,已準備重返啤酒香腸懷抱。抵達當晚慕尼黑的host Pett邀請我參加當地交換學生舉辦的「新加坡之夜」,腦海頓時冒出海南雞的景象(叮咚!),我毫不猶豫地答應。
那是一場在學校宿舍外舉辦的露天野餐會,慕尼黑的新加坡學生們,準備各式各樣家鄉菜餚,現場同時有數不盡的慕尼黑啤酒。我乘了一盤菜與雞湯,隨意找張木桌坐下來,眼前盡是從各國來的交換學生,紛紛向我建議慕尼黑哪些啤酒著名,又各有其不同風味特色。
照片左1的男子靦腆,我試著拿出貼紙開啓對話,”Have you been to Asia?”我問,”Well, I think I live in Asia.”他笑了— 原來,Ertuğrul是土耳其伊斯坦堡人,目前正在慕尼黑讀書,他主修經濟。
我沒有時間尷尬,因為土耳其徹底走進我腦海裡。我回想起六月初去希臘時遇見的土耳其女孩,以及當時候爆發的革命—伊斯坦堡民眾不滿政府欲拆除公園綠地,以商業用途名義,改建為購物中心。民眾因此走上街頭抗議,爆發流血衝突。然而,這件事引爆後未見政府改善決心,再加上長期隱忍著對政府執政不滿意的情緒,土耳其各地紛紛響應抗爭聲浪,滿地烽火,遍地開花。
“So what happened afterward?”我好奇抗爭過後的土耳其。Ertuğrul
告訴我,民間的力量一直沒有停歇,他們不放棄自己的初衷,堅持抗議到底。”However, the media work for the politician.” Ertuğrul 氣憤地說,土耳其的媒體,若不是由政府直接管控,就是和政府有利益關係、業務往來。這些媒體拒絕報導、封鎖此次衝突,甚至一面倒為官方說盡好話。即使此次抗爭躍上國際媒體,引起全球關注,但很遺憾地,位於土耳其東邊的城市鄉鎮,卻完全不曉得伊斯坦堡正上演的革命。
雖然Ertuğrul很氣憤,但也有讓他感到溫暖的事。他告訴我不久以前,伊斯坦堡的市民紛紛帶著鍋碗,裝滿自己煮好的家常菜,集體至伊斯坦堡最熱鬧的商業街中心,一場在地板上舉行的流水席,市民席地而坐,一路綿延至商店街尾,野餐式的不暴力抗議,互相交換彼此準備的食物,即使完全不認識彼此。
我咬著一口海南雞,腦海忍不住浮現這樣的場景,對應在台北會是什麼模樣—我想像在繁華信義區,新光三越到華納威秀區間,又或是忠孝復興到敦化,那條已被醫美診所佔據長路,所有人帶著自己準備的食物,率性地在大街上坐下來抗議,所有人。
“So after your study in Munich, will you come back to Turkey?
”我問,Ertuğrul說他曾經對自己國家失望,也曾想過出國工作,評估留在德國的可能性。”I thought I wouldn’t go back, but after this revolution, I
realized that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fighting against the authority. Then it
give me hope, even call me back.”經過這次抗爭,他才發現家鄉原來有這麼多有理想、有抱負的青年,或許他應該回家,回到最初的那裡,工作、成家。
「新加坡之夜」結束後的當晚,Ertuğrul 主動傳來Facebook訊息,他提供我很多新聞素材,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瞭解這起事件,突破土耳其當地媒體的封鎖。
媒體的自由,生命的多元聲音,
如此可貴,一直以來。
(附上Ertuğrul 當時的分享,關於抗爭的始末,每日更新抗爭進度: http://showdiscontent.com/archive/gezi-parki/)
圖、文:黃蓉 (作者為書院前執行長、政大企研所學生,爸爸是一名藥師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