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生涯最後兩個月,竟爆發二十多年來最大規模的學潮。小小的島國狼煙四起,
本是最該用文明方法守護人民的地方,在黑暗之中被良知照得通亮,在寒冷之中被憤怒點燃了火炬。雖不知究竟是幸也不幸,至少能躬逢其盛,便已帶給了許多人極大的震撼。
事件爆發後,我感覺自己彷彿活在兩個平行時空,一部分的自己仍舊上課、策展、閱讀,但是更多的心力都投注於運動之中。政大校園隨處可見這場大爆炸的痕跡:貼紙、布條、羅馬廣場上的講堂。說到講堂,我自己參加了好幾場,幾乎每場都爆滿,人潮佔據了廣場上的每個角落,相互傾聽更多觀點、立論,而我想,這場面真正體現了大學之所以為大,也讓我深刻體認到自己正活在這蕞爾小島上最美麗又哀愁的年代。哀愁的是,在我認為自己的未來尚且模糊不清時,國家的未來卻更混沌,而領導階層的逃避、卸責、不聞不問,比未知的未來更令人心寒。我們如何相信這樣的政府所帶給人民的各種保證?如何能在白天努力地生活、在夜裡安穩地睡?於是美麗而勇敢的人們思考、行動、改變,雖成效也許亡羊補牢但這件事的發生本身就彌足珍貴。
台文所的陳芳明老師在公民講堂時說道:「民主是痛苦而緩慢的歷程。」我想這是毫無疑義的。從解嚴算起,台灣的民主只不過比我們大了四、五歲,若以年輕人初出社會的經歷來看,恐怕正是接受最嚴苛考驗的階段吧。正因為其痛苦、緩慢、不堪一擊,才更要小心呵護,否則功虧一簣。陳老師也提到:「只要持續書寫,時間便會累積、不可抹滅。」因此我們提筆、直抒胸臆之間積鬱已久的煩悶,一如臺北潮濕凝滯的空氣,若不痛快地下場大雨,恐怕就要讓人窒息。
對於服貿、對於學運,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看法,我也從不諱言我全力支持學運。歸根結柢,我想我是期許自己能成為保護雞蛋的石頭吧。
文字:林詩惠 圖:黃迪諾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