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

又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麵包!

又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麵包!

我正坐在宿舍頂樓,水泥地上。沒錯,就是讓人晾衣服的那種樓頂。面對著貓空的纜車,我看見它們從靜止到運行,我在等日出從山際探出,這裡有冷冷掠過髮梢的風。前一晚被人邀去夜唱,現在正亢奮,想要順勢一鼓作氣地將專欄搞解決。於是我坐在頂樓,吹著風,寫稿等日出。我想這會是一篇有點意識流的作品,一方面因為手指頭微微地凍僵著。

我討厭吃麵包類的東西,這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很不可思議,但對我而言,這種食物的確沒什麼吸引力。精準來說,我不愛吃的應該是「吐司」麵包。有一陣子,媽媽因為工作忙碌,每天晚上都預先準備好吐司,待我們早上自己烤來吃。我吃遍每一種口味的厚片、每一種類型的奶酥塗料、每一種花生醬顆粒、每一種酸甜不一的果醬。從此之後,我恨透吐司。當然,心理上的憎惡多過於日常生活中的挑剔。
        
      但這種念頭(麵包吃起來很膩)一旦孳生,便會在往後的日子不斷糾纏自己,非得要有個轉捩點,才能扭轉或挽回這個長久深植的認定。還是其實,或許每個人一生都要有一兩樣討厭吃的東西才不算遺憾? 
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我問過凱婷:「你覺得米塔的麵包跟亞郁的麵包哪個比較好吃?」一方面出於邪惡地想知道「吃遍各地麵包的大師」(凱婷本人)該如何分析評判一個企業,和一個手無寸鐵的廚娘所產出的同類型產品;但一方面我也害怕聽到她的回答是我無法招架的那種(多少都有點袒護自己人的情結)。所幸,她並沒有說出令人難以接續的話,也沒有因為人在X食堂屋簷下,不得不低頭而盡說些奉承話。

她說:「米塔的麵包比較Q。亞郁的麵包比較扎實,大概是因為有靠手揉,所以吃起來真的有手做的感覺,也比較容易飽。兩種都很好吃!」「飽的確很重要!」我暗暗的在心裡做筆記。


後來那天,我慎重地吃了一口食堂二廚自己掏腰包買的南瓜核桃麵包。腦海中沒有跑出卡通小當家裡長袖飛舞的仙女,但,那短短幾十秒鐘的咀嚼過程,我徹底感覺到某一部份的自己強烈的覺醒。對!這聽起來有點浮誇,但那真的是一種很深刻的知覺。我吃到了這種原本很不以為然的食物裡,包含一種層次、一種真實經過雙手觸碰才可能產生的手感嚼勁,每一口牙齒咬齧的過程中都感到很舒服,彷彿可以這樣嚼上一下午。這徹底讓「吃麵包」這件事情多了一種別於以往的樂趣,精緻化了一個普通的麵團所發起來、烤出來的食物。

後來我對亞郁提了這件事,有點危言聳聽地說明她的麵包有多神奇。甚至讓我在麵包的喜好光譜上,有了理由往熱愛的那個極端稍稍偏移一點。那天回家前,我給自己買了一個水果乾口味的麵包。

其實這篇文章甚至連小品文也稱不上,算是我心裡與麵包邂逅的愛恨情仇。也是一篇在那天下午認真吃過亞郁的麵包後,不收贊助與公關費的誠懇推薦文。

(寫於某個清晨六點與之後一兩個零碎的深夜)

(小圖由左上、右上、左下、右下為佛卡夏、彩椒起司、全麥葡萄乾、百香果)


宋修亞 (作者為不愛吃麵包但被X食堂感化的眾生一隻)   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